English

陈霖:心系葡萄产业的彝族县长

1998-09-26 来源:光明日报 徐冶 我有话说

夏秋之交的滇南红土高原上,素有“烤烟之乡”的弥勒县一派繁忙景象,农户们在收割烟叶之际,又干起了一项新活计——给新种植的葡萄除草、喷洒农药。面对这般情景,年轻的彝族县长陈霖说:“葡萄是继烤烟之后,弥勒县寻找的一大富民富县的希望产业。”

在新哨乡的一片葡萄地里,农民唐朝明一边拔着套种的花生,一边告诉笔者:“今年烤烟不值钱了,我家听政府的号召种了4亩葡萄。”如今,像唐朝明这样的农户,靠着过去种烤烟的经济收入,正在转向干起了种葡萄的新选择。农民为何这样?陈霖县长介绍,国家从去年底开始对“两烟”(烤烟、卷烟)生产实行控制,烟叶面积、收购产量大幅度压减,烟是弥勒县的看家产业,20万亩烟地只能种一半,50多万担烟叶只收购27万担,为此全县的地方财政和广大农户的收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。面对这严峻的形势,是哭喊叫穷,还是因地制宜培植和寻找新的出路呢?针对这里气候、土壤的条件,经过中科院昆明分院、山东酿酒葡萄种植研究所专家的考察论证,认为弥勒这块高原盆地特别适宜栽种法国优质酿酒葡萄。于是,县委、县政府一班人经过多方探讨,确定了大干葡萄产业的思路,陈霖县长担任葡萄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组长。

陈霖这位从哀牢山中走出的彝族青年干部,心系农民的温饱,当开发葡萄产业的思路确定后,他走村串寨发动农户,大讲葡萄的长久效益和开发前景,深入田间地头解决问题,倡导县里积极与外来的开发公司诚意合作,以开放的姿态引进资金、技术和人才,大力开发葡萄产业。陈霖还调查了解省外和国外有关栽种葡萄的大量经验,并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有关葡萄的知识,在香港参加世界名酒博览会时,他去书店一口气买了10多本关于葡萄的书。人们看陈霖对葡萄如此钟情,称他为“葡萄县长”。

由于酿制优质葡萄酒对原料有严格要求,葡萄产量每亩只能控制在1.5吨左右,因此要提高葡萄总产量,只能扩大种植园。随着目前葡萄酒大战的深入,其竞争的内容必然转为葡萄种植地的竞争。在弥勒县100多万亩荒山荒地中,有30万亩可改造为葡萄种植区,目前,弥勒县已建立了1170亩葡萄种苗基地,种植葡萄1万多亩,准备用5年时间使种植面积达5万亩。今年春天,初露市场的“云南红”葡萄酒便走红大江南北,让弥勒县看到了奋斗的希望。陈霖充满信心地说:“我们要像当年培育烟草那样,从种植的第一车间到市场的开拓,都以一流的品牌质量抓好葡萄产业的每一个环节,让绿色的葡萄造福红土高原。”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